当前位置: 主页 > 台州信息网 > 教育 >

为了考试而学习,考试也不会好,孩子行为模式黄金圈法则分析

来源:互联网 2019-09-23 16:43:30  阅读:0
导读: 

Simon Sinek在著作《Start With Why》中提出了黄金圈的概念。他用三个同心圆来描述人的思维模式,从外到内依次是:做什么(what)、怎么做(how)以及为什么(why)。

为了考试而学习,考试也不会好,孩子行为模式黄金圈法则分析

图片来自网络

大部分人思考行动和交流的方式都是由外向内的,也就是what—how—why。这样的人关注的往往是“做什么”等外在表现,但却很少思考怎样做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?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?也就是很少思考why和how。

黄金圈法则鼓励的思考方式,是从内向外的,也就是why—how—what。这样的思考方式从“为什么”开始,然后是如何做,最后才是做什么。

因为,人的外在表现,是人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认同的外在反映。

只有那些把 “为什么”想清楚,从“为什么”这个中心点出发的人,才会有坚定的信念和比较恒定的方向,能找到更好的做事情的方法,并且有信念、有能力影响和改变环境,从而有更好的表现。

为了考试而学习,考试也不会好,孩子行为模式黄金圈法则分析

图片来自网络

其实育儿也是一个道理。

现在的家长往往本末倒置,更加注重what,也就是孩子的成绩、时间分配等外在表现;但是却很少关心why,也就是孩子的心理状态和心智认知等这些更加内核的问题。

比如依恋模式:爸妈爱我吗?能接纳我吗?我安全吗?我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吗?

又如自我价值认同:我有价值吗?我的存在是合理的么?我值得被爱吗?我应该如何面对我的感受和情绪?

再比如认知:我为什么学习,我学习的东西和我的生活有什么联系?对于我的人生有什么意义?

再比如自主:我有选择吗?我能自己做决定吗?我可以追求自己的兴趣么?我应该顺从别人的要求么?

为了考试而学习,考试也不会好,孩子行为模式黄金圈法则分析

图片来自网络

2、

这些核心模式是孩子还在懵懵懂懂之时,根据外界的反馈,对自己和外部世界所形成的一系列最重要的核心看法,这些看法慢慢成为孩子潜意识的一部分,驱动着孩子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。

比如依恋模式。如果在生命早期,孩子的需求能得到照看者及时而稳定的反馈,比如哭了就有人抱,饿了就有人喂,哭了有人回应,就会形成一定的安全依恋。

或者更好一点。如果父母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,孩子感觉到父母能够接纳和理解自己,那这样的孩子,对自我就会有较高的价值认同。

为了考试而学习,考试也不会好,孩子行为模式黄金圈法则分析


推荐阅读:叶紫网

 

(正文已结束)

(编辑:喜羊羊)
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