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城市的喧嚣暂时退场,乡土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待解码。2025年7月4日-2025年7月11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“梦希望”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,奔赴浙江省台州市沙滩村、海利村等地,开展乡村实践调研,挖掘乡村发展经验,赋能乡村振兴。 实践首日,团队抵达首站台州市沙滩村,开启乡村探索。漫步于沙滩老街,驻足于香火中的太尉殿,在历史建筑间触摸村庄脉络;与村书记黄志洪深入交流,详细了解村庄如何在保护古建筑、传承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规划布局与创新治理模式,为后续调研找准方向。 图 1乡村振兴学校合影 随后,团队走进乡村振兴学校,围绕产业培育、人才建设等关键议题,结合典型案例开展理论研讨,汲取乡村发展的“智识养分”。期间,通过探访大黄馒头创始人黄鲲鹏,梳理这一源于当地节庆习俗的特色美食,如何从家庭手作走向品牌化经营的成长历程;成员们还参与了非遗竹编风铃制作,亲身体验以手作传承技艺,助力非遗活化。 图 2与大黄馒头创始人黄鲲鹏合影 在解码沙滩村的文化传承与治理创新之道后,实践团带着对古村落振兴的思考,转而走进海利村,探寻这座沿海村落如何在守护渔家文化基因的同时,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,续写乡村振兴的不同篇章。 走进海利村,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态风光,在志愿者引导下,系统梳理村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产业布局的发展历程,看渔家文化如何与生态旅游融合共生;在与村党委副主任江再斌的对话中,深挖当地如何以文化为魂规划发展,例如将渔民谚语刻入景观墙、用老渔船改造文旅设施等实践,为挖掘旅游潜力、打造生态产业积累一手素材。 图 3成员们参观了解海利村发展 图 4采访村党委副主任江再斌 实践过程中,团队还走进大师奖博物馆,感受乡村文化艺术与在地底蕴碰撞出的独特魅力;并结合沙滩村的古建筑元素、海利村的海洋文化符号,设计系列文创冰箱贴,探索将乡村文化元素转化为文化产品的变现路径,为乡村文旅发展提供新思路。 图 5根据海利村特色制作冰箱贴 除此之外,团队通过直播形式总结调研成果,重点分享沙滩村、海利村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,推动产业振兴、治理创新的探索经验,旨在凝聚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合力。 图 6线上直播总结实践成果 当实践团踏上归程,沙滩的浪、海利的潮,仍在奔涌。而这场“浪涌潮生”的实践,留下的不仅是调研报告、直播数据,更是一群年轻人对乡村振兴的思考与热爱。未来,这份热爱会化作更多行动,让“浪涌沙滩逐梦,潮生海利振村”,从实践口号,变成更多乡村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振兴现实。(杭电信工“梦希望”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 ) 推荐阅读: (正文已结束) (编辑:喜羊羊) 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 |